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4月23日緻首屆全民閱讀大會的賀信中提到:“希望廣大黨員、幹部帶頭讀書學習,修身養志,增長才幹;希望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快樂閱讀,健康成長;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閱讀,是獲取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方式,更是傳承文明、提高素養的重要途徑。為增強新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激發學生黨員、積極分子的閱讀熱情,夯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月22日晚,本科生第二黨支部聯合大學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口腔分會在濱文校區17221教室舉行了“理想之光”讀書分享會。
陶偉傑同學向大家介紹了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分享了閱讀後獲得的兩點啟示——一是奮鬥的過程異常艱辛,既要有勇氣,也要有耐力,如果沒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很容易被困難打敗;二是個人确實可以通過奮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個社會留給奮鬥者的機會也更多。正如作品的名字,我們雖然生活在一個“平凡的世界”,但每一個平凡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
姜禾同學分享了書籍《活着》,“人活着,就比什麼都強”,作者餘華的這本作品,在質樸的鄉村生活的環境背景下,講述了主人公農村人富貴的悲慘遭遇,展現了書籍角色的渺小卻頑強,表達了對生命力量的贊美的整體主旨。
劉智歡同學則向大家分享了書籍《被讨厭的勇氣》。“如果你也是渺小、嘴笨、社恐,想改變自己卻不知從何做起,那一定要逼自己讀爛這本書,讓你無懼人際溝通”——本書題記即解釋了全書的主題,告訴每一位讀者,要始終擁有勇氣且獨立自主,活得潇灑且硬氣,永遠不被他人定義。
李詩恬同學為大家帶來書籍《四世同堂》,介紹了該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于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于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态。“未雪國恥身先去,花香之地無和平”。這不僅是一本好書,也是一個老人與他所熱愛的北京的一部史詩。
羅夢婷同學介紹了書籍《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部由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書寫的強紀實性作品,曾用名《西行漫記》,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真實生活。“隻有中國人民自己能夠使中國打勝,也隻有中國人自己會使中國失敗”,該書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産生巨大反響,影響着成千上萬的中國青年,激勵他們走上革命道路。
“最是書香能緻遠,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寄托着理想、承載着智慧。通過此次讀書分享會,參與的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切身感受到了閱讀之“用”不止在眼前與當下,要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用知識武裝自己;要學會靜心不浮,心中牢記擔當使命。